江蘇連雲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國家考評優秀
昨日,從市科⌒ 技局獲悉,國家科技部對第6批共47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進行綜合評估。經過園區自評估、視頻答辯、現場考察以及綜合評議等程序,我市江蘇連雲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獲評優秀,全國僅十家。
據了解,江蘇連雲港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於2015年2月獲批建設。園區總規劃面積57萬畝,按照“核心-示範-輻射”的層次布局,包括位於東海縣的2萬畝核心區及20萬畝示範區和灌雲縣15萬畝設施蔬菜、 灌南縣5萬畝食用菌、贛榆區15萬畝養殖與加工等輻射區。該園區以“科技、生態、高效”為主線,在基礎設施建設、 主導產業培育、科技創新資源聚集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、創業孵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,並於2018年8月以優秀等次通過科技部驗收。
加大技術研發投入,打造創新高地。該園區始終將創新作為發展第一動力,持續加大園區科技研『發投入,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圍繞創新鏈布局︼產業鏈,產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互動為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。 數據顯示,2018至2019年,園區獲得各級政府財政科技項目資金累計20778.57萬元,2019年企業自籌投入研發經費13577萬元。並設立了“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專項獎補資金”支持園區發展。兩年累計資助項目4項,獎補金額達562萬元。
搭建科技平臺,培養專業農民。近年來,該園區加快科技創新平臺建設,通過有〓效整合創新資源,加快培育創新主體,打造園區科技創新研發平臺體∏系。園區建設以來,通過開展引智項目,建立各類科技研發平臺8個,中國工程院張洪程院士工作站、中國農業科學院東海農業綜合試驗站等9個農業科技創新平臺成功入駐。在這些平臺的支撐下,該園區產生了一系列科研成果。截至目前,該園區取得各類農業科技成果273 項。選育了蘇玉45、連飼麥1號、港合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業新品種14個;授權“一種洋蔥種球的貯藏方法”“一種農田排水汙染物生化凈化裝置”等專利11件,獲批“東海大米”“東海老淮豬”“東海西紅柿”“黃川草莓”“石梁河葡萄”“雙店百合花”“灌南金針菇”“贛榆梭子蟹”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♀8個。借助園區公共服務中心,該園區為農民提供專業的農業科技服務。目前,該平臺與中國農業科學院、南京農業大學等院所聯合舉辦各類培訓班54次,培訓技術骨幹人才218名,培訓農民3000余人,培育¤科技示範戶2400余戶。
掃一掃打開當前頁☆